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文化
廉洁文化:于成龙廉政小故事
时间:2016-05-25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廉洁文化:于成龙廉政小故事

王亚飞

前言:

      1、关于古代廉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,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,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,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,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。

    2、于成龙(1617926—1684531日) 字北溟,号于山,清代山西永宁州(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)人。1661年(清顺治十八年),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,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,百姓安居乐业,全力耕作土地。1667年(清康熙六年),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。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,历任代理武昌知府,福建按察使,布政使、巡抚和总督、加兵部尚书、大学士等职。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。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。康熙二十三年,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,不久便在任上去世。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。

  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,三次被举卓异,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,深得百姓爱戴,被康熙帝赞誉。

正文:

     于成龙少有大志,才华横溢,但仕途不顺,并不是因为其才能不够,而是其为人正直,不会巴结奉承,更不会以行贿送礼的方式以求上进。22岁的于成龙参加乡试,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,徇私舞弊。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,直抒胸臆。结果正榜无名,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。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,不算中举,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。会试之后,当时处于明末,吏治腐败,于成龙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上进的机会,便以父亲年老为借口,辞去做官的机会,回到老家。45岁之前,于成龙仕途一直不顺,在封建时代,这个年龄对于大多数希冀于仕途的人来说机会仿佛已经失去了大半,但这并没有是其失去前进的力,需知厚积才能薄发,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,处江湖之远的忧患发奋和痛苦磨砺,一定会造就一个胸怀大志人的不平凡之路。机会终于来了,45岁的于成龙以候补知县的身份,满腔抱负,拜别父母妻儿,远离故土,从万里之外的山西去往广西荒蛮之地罗城县赴任。当时的罗城人烟稀少,土地贫瘠,盗匪猖獗,一片乱世景象。任县令7年间,于成龙革故鼎新,公正廉明,出现了时和年丰,盗息民安,官民亲睦的新气象,成为广西全省的治理典范,他本人也被举为卓异,被誉为广西为政楷模。其后于成龙一直严格要求自己,从整顿吏治到治道省诉,从重审通海案件到重视科举教育,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,其生活始终简朴,他天南地北,宦海20余年,只身天涯,不带家眷,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。廉洁片段他的外号叫于青菜。是因为他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。于成龙做湖广下江陆道道员的时候,驻地在湖北新州(今新春县)。在湖北期间,尽管条件比他呆过的广西和四川好了许多,但他的艰苦生活作风,却非一般人可比。在灾荒岁月,他还以糠代粮。于成龙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,他把节余的口粮和薪俸都用来救济灾民。当地百姓编了歌谣赞颂他,歌谣里说:“要得清廉分数足,唯学于公食糠粥。他不光是清苦,还让富户解囊济灾。行动总是大于语言,他以身作则,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,得十余两,施一日而尽。康熙十七年(1678),于成龙由江防调任福建按察使时,乘船前往福建。快要开船了,于成龙让手下人买了好几担萝卜。送行的人都感到诧异,问他:“你买这么多不值钱的萝卜干什么!”于成龙答道:“我路上供食,就全靠这些萝卜了。” 于成龙做两江总督后,官僚、巨商都改穿了布衣;高门大户,将大门楼改筑成小门楼;少数恶霸都避居他乡。但不少人是慑于于成龙的威势,表面上表现出改邪归正的样子,背地里却极力造谣诽谤他。由于众口铄金,连一向对于成龙颇为信任的康熙皇帝,也听得起了疑心。于是,康熙暗中派人去调查,得知实情后感动得流泪,他拿出宝剑斩断桌子说:“如再有人说于成龙是贪官,这就是他的下场。”……
    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农历四月十八日,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,终年六十八岁。同僚们清点他的遗物,发现床头有一个方形的旧竹筐,这是他唯一的家具。大家打开竹筐盖,发现筐里面只有:粗丝袍一件、靴子一双、腰带一根;另外,瓦缸中盛有几斗米;还有几罐盐豉———这就是于成龙的全部遗产。

 “一生奔波你坦诚不渝,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拍案而起你整肃纲纪,你的愤怒惊动天地你为的是天下,想的是社稷,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,吃的是粗米,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,恨的是贪吏,一身正气民在心头为官要做及时雨
   
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、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,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、一心为民、一生为民。

检察长信箱
12309检察服务中心
新浪微博
微博二维码
微博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检察院宣传片
检察院宣传片

河北省高邑县人民检察院

地址:高邑县刘秀路149号

电话:0311-84032191

技术支持: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-1
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